近日,在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就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到了支撑智能制造的三大技术:机器人、智能装备、3D打印机。
这几年国产机器人发展迅速,过去大约一半左右的机器人是用在汽车行业,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界限,在电子信息行业等其他工业行业里都开始得到普及和应用。目前,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医疗领域、服务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家电行业领导者海尔已经实现机器换人计划,且率先召开了高差异化的“透明工厂”发布会,开启了中国制造业新的里程碑。
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机器人在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05-2012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201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15%。到201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机器人产业作为逐步崛起的新兴行业,近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之一。而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如机器视觉、传感器等。传感器作为机器人的重要组件,其功能不容忽视。
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传感器必不可少。智能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大致可分为力学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滑觉传感器和热觉传感器等,同时,智能机器人对传感器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电磁干扰、振动、灰尘和油垢等恶劣环境下抗干扰能力; 保障安全,保护人类安全不受侵犯。众所周知。
在中国市场内,传感器行业就是一个朝阳产业,因为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工业2025,具体到智能机器人、 智能汽车、智能家具,这些的前端核心都是传感器。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新材料的运用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给中国企业发展传感器产业实现迎头赶超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原子材料、纳米材料等使得传感器在电器、机械以及物理性能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展现出更强的灵敏性。集成化、小型化使更多的功能被集成 在一起,应用更宽广,通用性更强。传感器技术及工艺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使得生产成本降低,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飞速发展。未来,传感器必将在更多的领域取得新的应用,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