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在会上指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已经成为中德产业界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纽带与桥梁。围绕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德国工业4.0的项目试点,中德两国的专家、企业家和相关领导齐聚常熟交流经验,共谋良策,推动实施,必将为中德两国的产业乃至两国的关系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朱宏任强调,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德国工业4.0需要学习借鉴,但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因为两国的工业发展处在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因此,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的过程,不仅需要“求其形”,更要“得其神”。
朱宏任表示,我国要在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同时,将德国企业实施工业4.0的行动当作镜子,对照借鉴学习,不仅重视硬件,而且重视软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与素质。一是严细为要。学习德国企业员工严谨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作业步骤的态度,把问题与疏漏消灭在细节中。二是质量为先。德国工业4.0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以一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前提,在《中国制造2025》贯彻过程中,必须坚持打好质量基础。三是诚信为重。不论企业大小,要有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抱负,培育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四是人才为本。借鉴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让崇尚一技之长、不仅凭学历更要靠能力的理念成为社会风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民企成重要参与者
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指出,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在非国家垄断的行业中,民营企业通常存在着竞争优势,尽管这种竞争非常残酷,在市场发展中优胜劣汰将不断洗牌民营企业。因此,只有经过沉淀、竞争力强、产品优质的企业,最终才能具备《中国制造2025》的底蕴。
程路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体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有待改善,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4.0道路上,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力量,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与欧洲先进工业的高效融合,智能化、绿色化的中国制造才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