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中国走向信息化,还需要努力。
什么是自动化?
自动化(Automation)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人D.S.Harde于1936年提出,简言之,自动化就是“机器之间零件转移不用人去搬,用机器搬运去代替人力劳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自动化的定义是,“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
什么是信息化?
从历史发展看来,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日本社会学家梅倬忠夫在其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这个概念,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自动化概念的提出比信息化要早。自动化侧重于强调无人干预,机器自动运行。广义的自动化,应包含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信息化侧重于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加工利用,实际工作中的信息化,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自从电子计算机出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变得密不可分了。
真正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我们还需做到:
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建立真正的自信。不好高骛远,也不急攻心切,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如同长跑,不能看到别人跑第一,就着急,乱了节奏,不考虑自身实力冲上去,结果可能都无法坚持到终点。方向对,就不怕路远。
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从整体、行业、重点领域等维度,摸清当前工业自动化的水平,找出制约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关键共性问题。不要轻视调研,调研就是解决问题。
要聚焦关键共性问题,组织重大专项,实行“大兵团作战”,“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实现重要元器件、设备、系统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