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路径

KYY (快易优) 2016/5/4 17:35:10

创新带来实现技术赶超的契机。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的技术突破和应用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抓紧布局新兴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新技术爆发的时期,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由于世界各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差距不大,而且后发国家在旧技术系统的沉淀投资少、转换成本低,高度重视、抓好创新则可能借势新一轮创新浪潮,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赶超。美国在电气革命时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日本在电子信息革命时期成为制造业强国。反之,如果对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视不够,后发国家一度缩小的技术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大。

创新消除了稀缺资源瓶颈和生产要素报酬递减问题,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强国崛起的过程就是抢抓科技创新历史机遇、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过程。依靠蒸汽机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整个19世纪仍然主要依赖来自欧洲的技术进步,但是到20世纪初,轧棉机、缝纫机、飞机、电报机、传真机等一大批颠覆式创新型产品已经在美国率先发明并获得商业化生产。而且,美国崛起过程的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创新,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工业企业、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也率先在美国出现。日本在成为工业强国的过程中,除了在材料、机械、汽车、电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也发明了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精益化生产方式。

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是核心,理论创新是指引,制度创新是保障,文化创新是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并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研发投入总额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超过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以及欧盟28国的平均水平。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引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已居于世界前列。2013年,中国SCI论文数量占到全球总量的15.0%,仅次于美国,被引用论文数量居世界第四;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位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尖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高速铁路、通信设备、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产业已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并与其他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在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较大的差距。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大约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未完全确立。科技创新成果的总体质量不高,产业转化率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整体产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仍然受制于人。

同时,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的软环境还有待完善。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代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非常活跃,我国起步晚,有后发优势,但如果企业不能改变固守模仿思维,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也有再度拉大的风险。

无论是应对创新本身面对的挑战,还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都要依靠创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期,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历史机遇,必须坚持创新的核心位置,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潜力,全面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依靠创新创造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破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制约;依靠创新壮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由大变强;依靠创新改造旧动能、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使我国经济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代替人类,能否降低人工… 下一篇:智能工厂为行业带来发展高潮
分享
建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