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人心,中国众多企业仿佛已经看到工业“智造”在未来的角逐中大杀四方。甚至,有关“专家”还提出了3年内,中国80%的生产企业都将实现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当今新技术的应用早已经不是跨上战马就能征四方的时代。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中国智造”,更不是简单引进几台先进的设备了事,而是涵盖了生产制造、物流、企业管理、大数据采集及应用的方方面面。比如:企业计划层与控制层如何衔接;制造执行层如何合理架构;仓库管理系统又包含哪几个重要方面,其业务流程应该如何规划;怎样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硬件的巧妙融合实现精益化生产;亦或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无缝结合的供应链系统都有哪些环节?
其实,当很多企业还不得其门而入之时,也有一些企业在理清思路,多方面论证之后大胆创新,一直践行在信息系统与传统行业紧密融合的路上。他们在“中国智造”的长跑中,快人一步,已经尝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融合结出的硕果。
比如汽车行业想要实现汽车的精益化生产,摆在车间层面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生产过程中车辆的各种信息流加以综合利用,将这些信息通过信息系统的加工进行进一步的提炼,使其延伸到的工厂的自动设备、质量管理、交货期管理、供应链采购,成本控制,物流管理等各个外部环节。简单的说,就是将车辆在车间的生产形态无限制的放大和共享,为各个外部环节所用,通过这样的途径实现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