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由于核心零部件缺失严重,从成本上来看,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大头,约72%左右。
伺服电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使控制速度,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相当于工业机器人的“神经系统”。国内伺服电机市场中,前三名松下、三菱、安川均为日系品牌,总份额达到45%,门子、博世、施耐德等欧系品牌占据高端,整体市场份额在30%左右,国内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0%。而日系品牌凭借良好的产品性能与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垄断了中小型OEM(设备制造业)市场,伺服系统外资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当前,我国伺服电机自主配套能力已现雏形,产品功率范围多在22KW以内,技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较大规模的伺服品牌有20余家,主要有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但是,根据伺服电机市场份额来看,大多是仿制日系伺服电机设计,功率多在3kw以内,以中小功率为多,而5.5-15kw的中大功率伺服没有,导致有些设备上的应用,由于没有一台大功率的伺服电机和驱动配套,而被迫放弃掉整个系统。
当前,高效化一向都是伺服系统首要的打开课题。首要包括电机本身的高效率:比如永磁材料功用的改进和非常好的磁铁设备结构计划;也包括驱动系统的高效率化:包括逆变器驱动电路的优化,加减速运动的优化,再生制动和能量反响以及非常好的冷却方法等。
和传统的电机试验不一样,伺服电机的功用首要表现在控制速度和控制精度上,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传统的电机试验方法只是对于电机而言的,无法对伺服系统的控制特性进行分析。
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大的变革时代,需要快速创新整合,而机器人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国产机器人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打造出品牌影响力和品质。
作为机器人中用作执行单元,伺服电机是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国内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我国还需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零部件自给率,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尽快形成一批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同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