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汉诺威2017,让工业4.0走向落地

KYY (快易优) 2017/5/17 16:00:04

工业4.0新动向:基于不同领域生产领域的解决方案走向成熟

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能化,最终达到迅速、高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实现完整的工业4.0成果,总共需要三个步骤,即负责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系统的“智能工厂”,涉及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3D打印等最新技术在生产和供应上应用的“智能生产”,以及通过物联网、物流网和互联网整合需求和服务匹配的“智能物流”。通过这些环节完成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对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将信息化科技成果完美运用到工业生产,推动人类社会向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迈进。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增速快、进口依赖度高,国产替代利好本土企业。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庞大的制造业规模的驱动下,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高需求持续刺激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2013-201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2015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约 6.86 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 27%。我国机器人高度依赖进口,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被“四大家族”占有。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有800 多家(工信部数据),虽然 90%的规模在 1 亿元以下,但也涌现出新松机器人等龙头企业,通过不断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海外收购等,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国产工业软件份额极低,成长空间大。在国内市场,国产软件企业在研发设计、业务管理和生产调度/过程控制三类软件中均有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某些细分领域仍与国外领先软件企业差距较大,属于行业末端跟随者的角色。国内市场排名前五位的国内厂商占据整体市场份额较低,且其 96%的销售在国内市场,全球份额不足 0.3%。相对于国际软件巨头,我国软件厂商体量小、底子薄、成长空间大,在高成长性的工业软件市场中,有望随市场实现较高的增长,同时自主软件厂商更倾向于开发出更适应我国本土产业的工业软件,在细分市场中不断抢占国际巨头的份额。

德国工业 4.0:自下而上推动,保持制造业领先。德国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是行业不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二十世纪初,“德国制造”备受歧视,以低质量、高山寨的形象臭名在外。二十世纪中期,德国政府致力改善制造业发展,重视自主创新,追求工艺技术与技术密度型生产,并自成体系。

德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高,缓解人力成本压力,对我国具有指导意义。面对高企的人力成本,德国制造业“选择”了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类劳动力。德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远超欧洲平均水平,2015 年汽车工业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 1143 台/万人,与美日两个汽车工业大国相近。相对于人类劳动力,特别是高福利下工作积极性偏低的欧洲工人,工业机器人加工效率高、可靠性好、生产持续能力强,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制造业企业人力成本,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品质量控制。随着机器人产品技术升级与控制系统的发展,机器人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制造工艺与流程,能够在更多的制造业领域替代人类劳动力。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政府主导复兴制造业,自上而下推动工业4.0。美国通用提出“工业互联网”计划,倡导产业链效率提升。


上一篇:变频器产业的重要性是什么 下一篇:超实用的CAD制图技巧
分享
建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