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是最快速、最容易、最优秀的工业品选型网站! 免费热线:400-997-9962 首页 客户入口注册 帮助收藏本站供应商入口

中外工程师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KYY (快易优) 2016/5/20 16:57:34

每个人的知识面其实都不广,但是在他所工作的一个小范围内,绝对是专家。比如在我办公室里的一个PCB工程师,坐在哪个位置画了20多年的PCB。只画PCB,其他什么也不干,可能也不会干。但是看他画的PCB,精品与专业分工细相对应的,是国外研发团队里非常良好的协作气氛,和非常友善的同事关系。对每一个新来者,每个团队成员都会对他说一声welcome on board。原意是欢迎登船。在位于袖珍小岛上却同时是海洋大国的英国,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团队成员是在同一条船上,患难与共,生死与共。

在这样的机制下,人们选择职业,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收入当然也看,但是绝对没有中国人看得那么重。对于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师们,这点尤其明显。当与人们,不管是工程师还是非工程师,谈起做工程师的好处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工作有趣,能够一直去探索未知,每天不一样,有创新。以及解决了某个难题后所感受到的愉悦,成就感,和荣耀。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诸如工作稳定舒适,受人尊敬,收入偏上等等,但收入真的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在研发团队里我经常能听到enjoy,have fun。因为工程师们确实是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

这一点,可能也和欧美的文化及历史有关。大学的平民化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牛津大学九百年的历史,可能有八百年是只对贵族开放的。贵族们不用担心饭碗的事,所以可以专心于某项研究,从中获得乐趣,并享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荣耀。当然今天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是在英国仍然能感受到一点老贵族的遗风。

国外大多数的工程师是以国内所熟悉的雇员形式就业的。即受雇于一个雇主,朝9晚5,月底领一份工资。到了工程师一级,大部分人签订的是无限期合同。国内有人把它说成是”终身职位”,不是100%准确但也差不多。没有意外的话是可以干一辈子的。因为国外有非常完善的劳工法,雇员的解聘手续会非常麻烦。所以除非自己活的不耐烦了或是公司本身出问题了,雇员工程师的工作应该是相当稳定舒适的。

当然雇员工程师的收入不会很高,并且还要负担很重的税。但是考虑到欧美已经普遍富裕,连拿最低工资的焊接工人都能够买车买房,处于中上层的工程师当然更可以有一个体面的生活。一个调侃的说法是一房子,二车子,二孩子,一条狗。当然房子是老百姓的小房子,车也大多是普通的家用车。但毕竟是可以衣食无忧又兼旱涝保收,所以确实吸引了一批心态平和,知足长乐的欧美白人,去enjoy这份工作,并快乐的在同一个位置一直坐到退休。

如果希望钱多些的话,欧美工程师还有另一种就业形式:自雇。这种形式在国内好象还没有听说过但在欧美已经很普遍了。很多专业人士,包括律师,会计师,医生,和一部分的工程师是自雇的。自雇工程师会注册一家咨询公司或设计事务所之类的小公司,小到可以一个人在家工作,或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合作公司,去承接开发项目。但是与国内的项目承包又不同,国外工程师的设计事务所更类似于私人医生诊所和律师事务所,报酬是按工作时间算的。比如一个自雇工程师承接了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开发任务,按每周40小时算预计需用半年时间,他们就会签订半年的合同,基本上每二周工程师需要汇报产品开发进展情况而公司也必须按前二周工程师的实际工作时间按小时支付报酬。每小时的工资会比雇员工程师高出2-3倍。并且因为自雇工程师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税收上也有很多好处。这一进一出,自雇工程师的实际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会比雇员工程师高出很多。

国内很多人应该听说过欧美的医生和律师收入很高,原因就在于此。有一部分工程师也在这个高收入行列。但是自雇的风险也是不言自明的。有合同时钱很多,合同一旦结束一分钱也没有。所以那些愿意自雇并比较成功的基本上是欧美的中年白人,在业内已经打拼多年,在当地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人脉,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名声和信誉。

如果你的英文足够好能够与外国人直接交谈,应该注意到外国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比如工程师们,说话是非常礼貌和含蓄的。但是大家是否想到过,当你能明显感到对方的礼貌时,实际已经表现出你与对方的不同,很可能对方也明显感到了你的不礼貌。只是对方绝对不会当面告诉你。中国人的英语是个大问题,所谓的语言障碍,不仅仅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更多的是表现在说话的方式和习惯,是一个文化的障碍。

工程师是不太好管的。我曾在90年代在上海的一家企业担任技术部经理6年,深知其中的痛苦。工程师们往往有比较多的书生气,自我中心,心高气傲。而中国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又有些矫枉过正,很多人把丛林法则当成了适用于一切领域的真理。但是对于工程师这个特殊的群体,简单地用丛林法则来管理是懒政,是经理的失职。

到了国外后,发现国外对工程师的管理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他们也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工程师的入职上,就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前面的文章已经谈到过。欧美已经普遍富裕,只要有份工作,哪怕是最低工资也能买房买车。同时欧美人民有非常强烈的民权意识,从国王到平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工作也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好工作。在这样的理念下,如果不是因为对工程师工作的兴趣,实在是没有必要去做工程师的工作。而那些最终选择从事工程师工作的,则基本上是那些从小就喜欢把玩具大卸八块的主儿。

欧美的理念是把那些最适合做工程师的人挑选出来,给他们条件,让他们安安心心在同一个位置上干一辈子,往专家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高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下一篇:中国的机器人革命
分享
建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