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还在价值链产生一系列辅助产业。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决策者一直担心制造业的衰退。而印度的制造业只占印度GDP的15%。
为了攻克制造业难题,印度前任政府设立国家制造竞争力局,开始专注于质量和数量的项目。印度还通过开展印度制造运动以及技术印度运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他们认为中国的高工资将损害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而印度可一举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印度这些举措暗示制造业还是和过去几十年一样,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机器所做的工作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得益于人工智能、机器学历能力,和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成本下降,机器可以完成与之前人工操作完全不同的任务。
自动化的低成本和制造业的优势结合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器人。我们希望在印度也能看到自动化的制造业。IT服务行业的领先企业一再强调随着增长率下降,人工成本上升,自动化将是工业的下一个关键点,
印度希望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作也主要是哪些可以外调或外包的。这种工作恰好也是单调重复且可编程的,因而最易受自动化的侵蚀。在印度,自从解放后,经济的迅猛增长并没有伴随预料中的就业增长。其中原因不仅仅是自动化,主要原因其实是对技术的资本投资和雇佣临时工制阻碍了编制企业的劳动力增长。福特还指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大部分资本家偏爱易弯曲的机器人胜过有个性的人类。